3年召回超35萬件產品,宜家難過質量關
出品/樂居財經
【資料圖】
作者/付魁
閑暇時間逛逛宜家,曾是很多人喜歡做的事兒。
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宜家輸出的自助式購物體驗,寬松的購物環(huán)境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甚至還有不少人直接奔著宜家里的烤腸、冰淇淋、餐食等去的。
“逛宜家不一定是買東西,里面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人很放松。”而近年來不時冒出來的產品質量問題,疊加疫情對實體購物場所客流的影響,消費者的購物熱度正在逐漸被消磨掉。
近日,因產品質量問題,宜家將召回近兩萬件產品,這已是今年第二次召回。
而近年來,宜家產品質量問題不時就會曝出,有質檢不合格,有消費投訴,也有主動或者被動召回。這些對產品口碑傷害不小,從宜家業(yè)績增速放緩或許可以窺見。
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年8月末,宜家凈利潤下降至7.1億歐元。而在一年前同一個財年里,凈利潤為14.3億歐元,凈利潤減半。
三年累計召回35萬件
日前,宜家宣布召回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21日期間生產的“宜家IKEA”HOPPVALS霍普沃六邊形百葉簾、TRIPPEVALS普弗斯蜂窩狀遮光卷簾,涉及19849件。
召回原因為產品底部管件兩端封口的塑料部件在90牛頓拉力以上可能會產生脫落,脫落的塑料部件可能引起誤吞,存在窒息的風險。
具體召回措施為2021年5月1日之后購買產品的顧客可以聯(lián)系宜家取得維修配件。如果顧客不想保留產品,也可以聯(lián)系宜家門店退款。
這已是宜家今年第二次召回。今年6月,宜家曾召回“IKEA 宜家”METALLISK 梅塔里斯克意式咖啡壺,涉及1491件。召回原因為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脹裂,造成底座和壺體分解,可能會產生燙傷等受傷風險。
事實上,近年來宜家曾多次召回產品。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間,宜家召回的產品數量為2.2萬件、13.42萬件、17.36萬件,加上今年的2萬余件,近4年召回問題產品超過35萬件。
召回是宜家主動降低風險的舉措,但其中也能反映出宜家產品質量在投入市場后使用隱患較大。其實,近年來因產品質量問題,宜家多次遭到消費者投訴。
黑貓投訴顯示,宜家累計投訴量達到842條,已回復821條,已完成682條,投訴多集中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
編號為17363438651消費者在黑貓投訴表示,“2021年5月15日購買的宜家沙發(fā),送貨到家后,味道刺鼻。即使在家中放了一年多,味道依然很大,現(xiàn)在完全無法使用。2022年11月14日宜家安排師傅上門檢測,師傅也確認有味道。宜家不同意原價退貨,表示可以6折退貨?!?/p>
無獨有偶,編號為17363008389消費者在黑貓投訴表示,“10月29日在成都成華宜家購買的帕克斯衣柜,當時詢問銷售可以自行安裝,只需要支付30元上墻費,11月10日在家按照說明書自行安裝時,衣柜垮塌,螺絲已壓彎,木板的孔眼爆開,聯(lián)系了宜家售后,工人上門查看后給出解決辦法,要不將就使用,或者可以再支付350元換新,只能二選一。”
凈利潤“腰斬”
靠產品吸引消費者來增加收入,產品質量屢遭質疑,宜家的盈利也會受到波及。
根據Inter IKEA Holding BV(宜家內部控股)公布的消息,截止至今年8月末,凈利潤下降至7.1億歐元。而在一年前同一個財年里,凈利潤為14.3億歐元。
對此,宜家表示,由于急劇增加的成本抵消了創(chuàng)紀錄的銷售額,該公司年度利潤大幅下降。
而反觀宜家在中國的業(yè)績表現(xiàn),在更早便出現(xiàn)了增長乏力。數據顯示,2021財年,宜家中國區(qū)的線下訪客數量為6.57億,而在2020財年線下訪客為7.06億。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宜家在中國的業(yè)績增速明顯放緩。數據顯示,2015財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速達到27.9%,在此之后,增速逐漸下降。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宜家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117億元,132億元、147億元。
2018財年(截至2018年8月10日),宜家中國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9.3%。不過,這一增長率與2017財年相比下滑了4.7%,與2016財年相比下滑超10%。
前段時間,宜家在中國關閉了兩家線下門店。今年4月1日,宜家關閉貴陽商場;7月初又關閉了宜家上海楊浦商場。
對于閉店,宜家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對比線下,線上業(yè)務表現(xiàn)出更為強勁的增長態(tài)勢,尤其是疫情后消費者習慣和偏好也帶來很多線上潛力。
2021財年,宜家中國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74%,宜家自有線上渠道在中國市場的訪問量達2.3億次。
目前,宜家正在加碼線上業(yè)務,宜家中國母公司英格卡集團(INGKA GROUP)計劃投資53億元,用于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布局線下門店、推出更多新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