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前聚焦:綠燈為老人延時5秒,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資料圖)

原標題:綠燈為老人延時5秒,傳遞著城市的溫度

楊朝清

據澎湃新聞7月5日報道,近日,廣東東莞一女子求助12345熱線,稱當地一路口紅綠燈人行道通行時間太短,年邁母親難以按時通過,申請人行道綠燈加時。交警調研后,將通行時間由13秒調至18秒。

綠燈延時5秒,不僅為老人出行提供了便利,也見證了一個城市對普通人的尊重和善意。

公共空間的良性運行離不開共識性的契約與規(guī)則。信號燈建構了一個規(guī)范系統,確保了交通秩序與公共安全。然而,規(guī)則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在確保起點公平和程序正義的基礎上,對一些弱勢群體和特殊情形進行適當的傾斜和關照,非但沒有為規(guī)則減分,反而會提升規(guī)則的價值和內涵。

年老體衰的老人步履蹣跚,通行的速度要慢于年輕人,當綠燈時間過短,依然還在人行道上通行的老人可能會進退維谷、左右為難。在穿梭的車流中艱難穿越,不僅會給老年人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煎熬,也會增加安全隱患。不論是對老人來說還是對其他司機而言,這都不是一種好的出行體驗。

面對銀發(fā)族、面對老齡化困境,我們迫切需要加快建設老人友好型社會。尊重和回應老年人的利益訴求,將關愛老人融入城市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關鍵在于讓更多人尤其是城市的治理者,樹立老人友好理念,站在老年人的立場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綠燈延時5秒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兒,卻因做到了對老年人溫柔相待而讓人感動、震撼。

有學者指出,“治理是制度與人的關系,它通過引導、協商、溝通、參與來達到治理目的,強調多元互動共治?!本G燈延時5秒,本質上也實現了老百姓與公共部門的互動與共治。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通過吸納市民的意見建議讓某個路段信號燈的設置更加合理、更加精準,是城市治理專業(yè)化、精細化的一種體現。

人是城市的核心和靈魂。綠燈延時5秒見證了一座城市的開放和包容,見證了公共部門對民心民意的關切與呵護。利民之事,絲毫必興,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懂得善待老人的城市,未來會更加美好。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