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引導孩子做家務 節(jié)假日是好契機


(資料圖)

原標題:引導孩子做家務 節(jié)假日是好契機

春節(jié)期間,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置辦年貨、收拾屋子、做年飯、貼對子和吊錢。在這些充滿年味兒的家務勞動中,孩子們既能體味到勞動的快樂,又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節(jié)假日無疑是引導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好契機。

家務勞動是孩子回歸生活本真、歷練生活能力的“家本課程”,蘊含著重要意義和價值。然而在一些唯成績論的家庭里,家長往往以學習之名弱化家務勞動。殊不知,屏蔽掉孩子的家務勞動,也就屏蔽了孩子與生活建立感性、和諧聯(lián)系的實踐機會。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生活過度照顧,剝奪了他們自立自為的成長機會,導致孩子長成后比較自私、脆弱,缺乏同理心和合作精神,甚至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傳統(tǒng)極為重視教育與勞動的結合?!兜茏右?guī)》中就有家事方面的規(guī)勸,如平時要做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曾國藩則將“習勞”作為教子的“日課”之一,他認為煮飯燉湯、灑掃庭除、照顧家人的日常習行,對孩子的一生成長頗有裨益。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有利于孩子主體意識的確立,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尊嚴感、秩序感非常有必要。

“習勞”知感恩。家務勞動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辛苦,學會關心、體諒家長。只有家長放手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孩子才能體會到付出換來回報的快樂,才會感悟到家長的養(yǎng)育之恩,從而形成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更重要的是,孩子現(xiàn)在參與家務勞動、為家庭服務,也是為其將來服務社會、建設國家奠定思想和行為基礎。我們希望今天這些被賦予節(jié)假日儀式感的家務勞動,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成為他們走向成熟、適應社會的必備素養(yǎng)。(程永迪)

標簽: 中國古代 適應社會 灑掃庭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