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觀天下!剎住APP廣告的“霸王跳轉”
(資料圖片)
原標題:剎住APP廣告的“霸王跳轉”
走著路打開軟件,手機不小心晃一下就自動跳轉,這種體驗不可謂不糟糕。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信通院、電信終端產業(yè)協(xié)會聯合多家行業(yè)重點企業(yè)近期制定并發(fā)布實施相關標準,給APP廣告“亂跳轉”筑上制度籬笆。
從信息流廣告到彈窗廣告,近年來,一些APP廣告像撕不掉的“牛皮癬”,長成了很多人討厭的樣子:有的難以一鍵關閉,有的惡意收集信息,還有的標識近于無形,用戶點擊后大呼上當……
種種亂象背后,本質上是個邊界問題:一是軟件提供便利服務和用戶讓渡注意力的邊界,二是廣告向用戶發(fā)布和推送的行為邊界。為了提高曝光率和轉化率,手機軟件中的方寸天地成了廣告必爭之地,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商業(yè)邏輯。但“亂跳轉”這種“釣魚式”引流,顯然帶有強迫性,超出了消費者的自身意愿。針對前一種邊界的侵犯,一方面要靠法律和監(jiān)管撐腰,保護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另一方面,也要倒逼APP運營者修好內功,開辟更多元的盈利模式,從而擺脫對廣告創(chuàng)收的過度依賴。
從現實情況來看,在微觀層面,用量化標準明確APP的權利歸屬,則更具有緊迫性。對于互聯網投放廣告,我國一直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如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不得以欺騙方式誘使用戶點擊廣告內容。近年來,官方也在不斷加大整治力度,效果立竿見影。但也應當看到,就技術形式較新的廣告類型而言,仍有開發(fā)者利用技術優(yōu)勢逃避監(jiān)管,等到“風頭一過”又卷土重來。規(guī)矩緊一寸,監(jiān)管的真空也就少一分。對這種陽奉陰違的做派,亟須建立更有針對性的長效機制。
廣告跳轉之所以防不勝防,概因技術上的刻意設定:為了提高跳轉第三方頁面的概率,加速計、陀螺儀等傳感器的靈敏度被人為提高。正如有網友吐槽:“開屏廣告已經從點一點到搖一搖變成扭一扭了,現在打開個軟件還得端著一動不動?!?/p>
新標準最直接的觀感,就是“打蛇打到了七寸”。如其優(yōu)化了參數設置參值:“搖一搖”動作轉動角度不小于35度、操作時間不少于3秒等,確保用戶在走路、乘車等日常生活場景中使用APP時不會發(fā)生誤觸。這些“硬標準”釋放出讓廣告跳轉欲“霸”不能的鮮明信號,也不失為其他類型互聯網廣告的治理之鑒。
說到底,“勉強沒幸?!钡牡览?,一直是商業(yè)社會中的鐵律。那些強加給用戶的營銷信息,又何嘗不像為賺眼球丟節(jié)操的“標題黨”文章一樣,騙得了點擊,縱能獲取一些短期收益,犧牲口碑也是得不償失。
商家真正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機關算盡地誘人點擊,而是在合理合法經營之余,給用戶留下一個清爽的手機空間。誠信才是最好的流量。(高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