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熱點:“縮短學制”并非良藥
(資料圖)
原標題:“縮短學制”并非良藥
政協(xié)委員“小學教育年限縮短到5年”的建議沖上熱搜。近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到2035年,我國0—17歲低齡人口存量將比2020年減少1億人,屆時教育資源支出會發(fā)生很大的結構性變化。建議小學教育縮短到5年,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縮短中小學學制,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實施十年義務教育……類似建議,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一直有代表、委員提出。表面上看,這可讓學生提前進入大學、進入社會,從而提高生育率。然而,這只是聽上去很美。
縮短學制的建議,是基于當前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而提出的??墒强s短學制,把國際通行的12年基礎教育學制,壓縮為10年,趕進度進行提前教育不說,更是只重視知識教育,而邊緣化其他教育,將會嚴重影響我國基礎教育質(zhì)量。而且,受應試傾向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更嚴重的超前教育。
建議縮短學制者,希望以此促使勞動者早點進入就業(yè)市場、結婚生育,也屬于一廂情愿。如果不破除唯學歷、唯名校評價體系,不少學生16歲高中畢業(yè)后,會花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復讀,以爭取上更好的大學。而且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唯學歷評價導向,還會把學歷的競爭提升到考研、讀博層面。今年我國考研人數(shù)達到477萬,考研出現(xiàn)明顯的“高考化”趨勢。
至于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這一點得到很多學生家長支持,希望取消中職,就發(fā)展普高。這并不會真正緩解社會的教育焦慮,基礎教育的升學競爭會更加激烈。而且,會讓學生的成才選擇十分單一,造成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脫節(jié)。
因此,縮短學制、實行10年義務教育,并非一劑良藥。應該著力進行教育評價改革,破除唯分數(shù)、唯學歷評價體系,全面建設“淡化學歷,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會,消除學歷內(nèi)卷與學歷歧視。如此,每個學生均可接受高質(zhì)量完整的基礎教育,尋求適合自己的發(fā)展路徑,這才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正確打開方式。
(熊丙奇,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