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打壓中國記者,折射印度復雜心態(tài)|焦點訊息


【資料圖】

原標題:打壓中國記者,折射印度復雜心態(tài)

近些年中國媒體記者在印度一直遭遇不公正、歧視性待遇,筆者在印度常駐三年半時間,就親身經歷了這些待遇。這折射了印度對華的多種心態(tài),多維度展示了中印關系的復雜性。

在筆者印象中,印度幾乎是毫無理由地將中國駐印度記者簽證有效期從一年縮短至3個月甚至1個月或15天。筆者在任期中,除了一次1個月簽證和最后一次9個月期簽證外,其余都是3個月簽證。每次延簽完成后就得馬上開始下一次延簽。按照印度的規(guī)定,延簽至少要提前3個月準備。而且,如此短期的簽證給中國駐印記者帶來極大麻煩。在印度申領暫住證、駕駛證、記者證和辦理銀行卡及租房等都需要半年期以上簽證,3個月簽證導致筆者前一輪申請剛獲批準就面臨到期,長期處于居留許可、銀行卡、駕駛證、手機卡過期或無法辦理的狀態(tài)。相比印方的做法,中方一直積極為印度記者在華工作和生活提供協(xié)助和便利,像朋友和家人一樣善待他們。有的印度記者在華工作生活已經超過10年。

印度歧視性對待中國媒體記者的行為,是多重因素使然。

一是受印度教內部民族主義思想長期影響的結果。目前執(zhí)政的印度人民黨與以國民志愿服務團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關系密切,這些民族主義力量長期以來比較反華,但一直處于被壓制狀態(tài)。隨著印人黨上臺執(zhí)政,這股思潮演變?yōu)橛绊懹《日我还刹豢珊鲆暤牧α?。歧視和打壓中國記者,鞏固和加大印度民族主義對華敘事的建構就難以避免。這既有印度政治輪替和政黨臉譜變化的因素,也有黨派政治斗爭的因素。

二是印人黨心態(tài)使然。印人黨上臺后為印度設定了有別于國大黨的“大國目標”,即成為領導型大國和“實現(xiàn)印度的21世紀”。盡管還沒有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但印人黨中的民族主義力量已然把印度放在了與中國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上,大國意識空前凸顯。與之對應,一些人還宣稱“要全力構建排斥中國的印度21世紀”。從洞朗對峙到加勒萬河谷沖突,正是印方一些人的這種思潮給中印關系帶來巨大沖擊。

三是中印關系的結構性不對稱。印度對中國的外交籌碼很少,而記者簽證則是這些僅有的外交籌碼之一。例如此前在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問題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1267委員會恐怖主義名單認定上,印度單方面認為中國應該站在自己一邊。在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后,印度國內民族主義勢力就會掀起抵制中國貨的活動,政府部門則變相驅逐中國記者。

四是外交政策中的投機心態(tài)上升。由于美國方面一直希望“聯(lián)印制華”,尤其是拜登政府上臺后,拉攏印度的態(tài)度尤為明顯。印度方面顯然也意識到美西方對自己的戰(zhàn)略需要,所以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勢力認為,遏制中國崛起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發(fā)展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戰(zhàn)略關系(并非結成盟友)。所以,印度領導人訪美前,新德里幾乎都會對華搞些小動作,以抬高外交要價。本月印度領導人訪美前,印度再次變相驅逐中國記者及升級打壓中國企業(yè)。

根據(jù)筆者的感受,媒體是促進兩個國家民眾相互認知和建立友好感情的重要橋梁。印方只有取消對中國記者的不合理限制措施,才能為恢復中印兩國媒體正常交往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中印是搬不走的鄰居,從長遠看,反華政策只會讓印度得不償失。作為鄰國,兩國之間長期合作和相互尊重才是相處的長久之道。(苑基榮)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