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專家呼吁:全民閱讀切不可忽視科學普及-即時

如何遏制謠言對群體行為的左右?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應用會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什么影響?4月24日,在浙江杭州召開的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科普閱讀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這類問題不妨通過科普閱讀尋找答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長周忠和指出,推廣科普閱讀、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從宏觀層面看,是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兩翼齊飛的重要支點;從微觀層面看,能引導公眾在遇到問題時尋求科學解決方案,而非訴諸迷信或者偽科學。

科普讀物不僅是作為一種門類


【資料圖】

延續(xù)了第一部的水準和熱度,《流浪地球2》在論壇上被多次提及。與會專家由此延伸到科普讀物,強調了優(yōu)質內容的重要性。

“把內容做優(yōu),科普讀物也能變得熱門。”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在作題為《全民閱讀切不可忽視科學普及》的主旨報告時說,關鍵是需要精耕細作,將原本深奧、晦澀的內容變得好看、耐看,表現(xiàn)形式也需要多元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支持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自2014年開始,全民閱讀連續(xù)第10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聶震寧認為,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兩翼齊飛,在開展全民閱讀過程中,將科普閱讀僅僅作為一個應該有的門類是不夠的,更需要有一股熱情來對待。

“時下,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成為公眾開展閱讀、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但內容魚龍混雜,有些所謂的科普介紹,實則在誤導讀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期刊協(xié)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吳尚之指出。

吳尚之建議,開展科普閱讀需要關注兩個重點,一是培養(yǎng)青少年讀者群體,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二是加強新媒體傳播,將圖書、報刊等傳統(tǒng)媒體的科普資源,通過新媒體手段進行推廣,加大科普知識的權威發(fā)布力度。

引導青少年站在山巔上眺望

一篇由院士撰寫的3000字國產飛機解說稿,被轉換成了一份直觀、精美的圖解說明……論壇上,《航空知識》雜志社社長、《問天少年》主編俞敏現(xiàn)場展示了《問天少年》系列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科普內容。

隨著版權引進的優(yōu)質外國科普讀物增多,創(chuàng)刊半個多世紀的《航空知識》雜志社感受到市場壓力,2022年,《航空知識》決定做一本全球視野、中國原創(chuàng)的圖解科學雜志,《問天少年》應運而生。

俞敏說,《問天少年》希望通過通俗易懂的表達,普及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樹立科技自信,心懷中國,放眼世界。雜志發(fā)行量出乎意料的高,還收到成千上萬讀者的來電來信。

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fā)布《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學科學愛科學”主題讀書行動,加強科學教育,普及科學常識,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未來星球2049》作者張文武說,讓國民通過科普、科幻,全面地解放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當代教育的重要命題。這需要認真到位的科普,而不能過度演繹。

張文武表示,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科普功不可沒,也不可或缺。向歷史去借鑒,向未來去展望,通過科普閱讀,給孩子站立山巔眺望的機會,改變的或許是一個人的一生。

標簽:

相關閱讀